行业洞见

Hot News

顺为策划:为什么那么多的初创公司,产品都销量不佳?

2018-05-19
详情介绍:

本文由顺为策划根据网上资料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绝大多数的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运转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策划经验以及走访调研,为叔发现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

初创公司研发的新品类不容易被潜在消费人群认知;

推出的新品牌,产品诉求不容易被大众认同;

没钱去做产品推广及扩张。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做每一个品牌策划项目都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市场调研及项目判定:判定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客户。

第二个环节:产品策划及差异化创新。

最后一个便是市场资源整合。

下面我们先讲第一点。初创品牌核心问题有三点:

第一个问题是,新品类不被人认知。

一个全新的品类不被人认知,就会有几个问题反映在销售上面:


1.在搜索引擎或者电商平台里面根本没有搜索量。

如果没有搜索的话,流量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在顺为给客户做的SEO优化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很多初创企业的市场负责人喜欢拍脑袋确定公司需要推广的优化关键词,而忽略了这个搜索词潜在客户根本不会去搜。结果很明显,就是辛苦做上去的关键词,根本没有几个搜索量,反过头来,客户会怀疑百度竞价或者SEO优化技术在市场推广方面的作用。


顺为客户提供的优化词,全网几乎没有搜索量


2. 广告投入根本不划算。

90% 的广告预算都没有用,因为这个品类没有在消费者心中产生认知,有效用户搜索量就很少,转化的结果可想而知。你花的越多,亏得越多。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很多通讯公司都喜欢跟风苹果,哪怕苹果设计饱受吐槽。主要原因在于,这样做的话,在推出同品类产品的时候,苹果已经把市场教育的差不多了,消费者也已经逐渐接受苹果的设计语言,不需要太多的市场投入就可以从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

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的刘海屏,在刚推出的时候,大家疯狂吐槽,再看看一年后的今天,刘海屏几乎成了各家旗舰机的标配。


3. 转化率会非常低。

我们最早做某新品类产品策划的时候,转化率只有 1‰ 2‰。但熬到今天,整个市场的转化率能够做到 1% 1.5%。所以,当任何一家公司进入新品类的时候,我们从表面看到的是流量问题。而没有流量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搜索,没有科学的广告投入,没有转化率,没有平台支持。

而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常用的手段主要有两个,平台的贴片广告导流,或者线下社区广告曝光。这就是为什么分众传媒的电梯广告和社区广告备受初创公司青睐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新品牌不被人认同。

因为你是一家全新的公司,全新的品牌,而新品牌是不受平台、消费者认可的。资源方、渠道商也不认同。品牌不被渠道商认同,就很难获得全力推广和售后支持;品牌不被消费者认同,就很难带来销量和附加价值。

第三个问题,没钱。

这恐怕是最多初创企业遇到的问题了吧:

不少创业公司可能看起来估值还可以,但能拿出来的市场预算是极低的,而且很多钱还要拿来压货、租场地、付人工费。很多创业者和为叔说,我们想做品牌的,但因为在起步阶段,研发、模具、仓储都很费钱,实在拿不出钱来做市场。

所以,很多公司在前期品牌投入上不敢花钱。第一是没钱,第二是拿了钱以后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但当一个品类处于高速爆发的过程当中,如果不能找出市场机会往前走,我们会错过品类的机会。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创业公司在理解市场和品牌这件事上其实是麻木的。

比如,很多公司认为销售和品牌是 2C 的,就是围绕消费者来走的。其实并不一定。在我们的逻辑里面,一家品牌公司的销售是 To B 的,To 渠道节点的,而它的产品开发反而应该是 To C 的,To 场景的。

有非常多的公司他的产品开发是围绕渠道走的,是围绕订单走的,因为他以前是做外贸的,或者做工厂的。所以这些人在进行产品开发的时候,其实没有消费者,没有围绕消费者或场景来进行定义,但是这些公司奇怪的是什么?它在销售的时候永远都盯着消费者,在销售的时候认为消费者是最重要的。

其实我们的理念刚刚相反,我们认为产品开发是 2C 的,我们需要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进行重新的定义和重新的设计。而在销售的时候,我们第一眼要着眼的不是消费者,因为消费者是盲目的,消费者是盲从的,消费者是没有判断力的,消费者是易于引导的,而且消费者是爱占便宜的。

所以,今天在中国做一家品牌公司的市场推广和策划,这么几个点是很重要的:

第一,如果平台认为你卖不动,你就一定卖不动。(我只讲线上。当然你有能力做线下,那另说。)

所以很多人都花太多精力去研究怎么在天猫、京东上面做运营。其实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怎么让天猫、京东认为你卖得动,让他们来帮你卖?

任何销售行为都不是商家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品牌商、平台方、服务商三方共同达到的一个结果。

第二,如果资源方认为你卖不动,你就一定卖不动。

任何一个品牌公司的业务从来都不是做起来的,而是大规模的资源垒起来的。

举个例子。在顺为主创人员参与的英莱恩众筹案中,我们接手后只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围绕消费者使用场景,做一次产品详情页策划。第二,与京东平台沟通,为产品做一次引流。第三,联系具有全国售后网点的某传统锁具品牌,为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提供上门安装服务。就这三件事情做对了,其他事情都无所谓。



英莱恩众筹


很多品牌公司真的是靠做起来的吗?不是。

每一家公司背后都离不开大规模的资源整合。高速增长的背后,其实都离不开资源。而人在这个事情里面价值是什么?成为资源的临界点和资源的承接点,具备资源的向心力。

第三,经销商认为卖不动,你一定卖不动。

在中国,全靠直营做起来的品牌并不多。而且,重资产的直营模式在扩张速度和资本利用率上,往往不受资本青睐。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靠直营模式发展起来的京东最近陷入业绩增长的压力中,公司估值也遭到下调。

一个品牌在中国能够高速发展,一定需要非常多既有实力、又有意愿投入的经销商跟我们共同发展。然而,大多数初创品牌公司都忽略了如何搭建经销商的影响力,如何搭建经销商网络体系。

再举个例子,小雨智能科技是一家专门做美容理疗产品及服务的公司。在顺为团队为小雨智能科技做的商业模式中,直营+加盟的模式是我们推荐的经营策略。企业依靠直营模式探索经营方向,并树立服务标杆,依靠加盟模式快速复制,实现企业快速扩张的目的。


顺为为小雨做的VI设计


企业快速扩张,就会受到资本看好。如果资本看好你的公司,整个公司的杠杆率会高很多。杠杆率上去后,资源就会围绕你跑。如果你的杠杆系数上不去,资源绝对不会跟你玩。

再比如,我们客户的某个项目给了分众传媒一些股份,换来分众的大规模线下广告资源,折算下来客户没有花一分钱。但是为什么分众愿意免费来做?因为这背后有资本的杠杆。

如果没有资本的杠杆,很多产品的推广费小公司根本支付不起。所以说,我们会更关注于解决节点式的销售,而不是追求分散式的消费者。

当然,分散式的消费者我们要做,但我们的最高目的肯定是让平台商说你好,让你上双 11 主会场、618 主会场。

然后,我们再来讲针对以上问题的应对策略。这块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项目判定中心:判定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客户。

我们会建议客户选择这样四种行业。

第一个是高速增长的拐点行业。

我们监控了所有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发现很多行业都是缓慢增长一段时间后,经过几个拐点,然后一根直线拉上去。

第二个是品牌集中度不高的行业。

比如卷发棒、拖把,没有人知道这个品类下有些什么品牌。

第三个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行业。

第四个是竞争对手电商销量不足、营销水平不高的行业。

第二个环节:产品创新中心。

显而易见,如果大家不能够在产品上面创新,最终就是拼制造能力,而创业公司是一定干不过制造业巨头的。

普通设计公司以设计稿为交付单位,优秀设计公司以产品为交付单位,我们以渠道要不要为交付单位。

顺为的相关设计和销量是密切挂钩的,因为在产品设计阶段,渠道、经销商、资源方就已经全部参与了。所以我们基本上能预测产品的销售,我们的每一个产品都是得到了渠道的认同才上线。

4销售资源中心

产品创新中心做完就进入第三个中心,我们叫销售资源中心。

任何一个品牌想要快速打击,都必须要资源的支持。我们把自身拥有的资源和客户的资源做了一个分类。

每一个项目立项以后,我们会开始问阿里、京东、天猫、唯品会等平台、渠道经销商要不要这个产品?这都是确保客户新品牌上线以后有足够的市场资源,包括有战略资源的罗列。我们也鼓励客户在正式做每一个项目之前,要把资源先搞定,资源先行。

所以我们在大家并不关注资源的时候,快速去布局,这样就在产品竞争激烈的后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为自己积蓄了竞争优势。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给我们留言。为叔会挑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跟大家交流。

中国知名的猎头机构